
记者近日走访辽宁多家企业了解到,一线职工立足岗位,用一项项看似微小的“五小”创新,精准破解了长期困扰生产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实现了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与安全得到更好保障的“大效益”。例如,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厢线缆下线工序,过去需要大面积场地和大量人力,且因记米不准导致频繁返工。钳工姚永运创新设计的酷似老式收音机的小盒子——线缆记米下线工装,将测量、缠绕、剪裁功能集于一体,使工区占地压缩至仅5平方米配资开户官网,每年还能节省超过192万元的人工成本。(11月13日《工人日报》)
企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多是藏在生产一线的堵点、痛点。就像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原来的车厢线缆下线工序,不仅需要大面积工作场地还费时费力,且质量难以保障。而以职工“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小革新、小设计、小建议”为内容的“五小”创新,看似微小却蕴含着破解难题的巨大能量。钳工姚永运正是因其扎根生产一线、熟悉工艺流程,创新小设计才能如此精准破解企业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笔者以为,职工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。职工“五小”创新最大的特点是深深植根于生产实践的“沃土”配资开户官网,职工身处生产一线,对工艺流程、设备运行等细节最熟悉,能更精准识别“老大难”问题的核心症结。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,是职工“五小”创新的最大优势。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职工创新的主力军作用是不可或缺的。我们为姚永运的创新成果喝彩、点赞,也期待更多职工像他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创新、出彩,在生产一线这一创新土壤上培育出累累果实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(周家和)
倍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